
大會議程.
08:30-09:00 報到、領取資料
09:00-09:10
開幕式致詞 / A102教室
文化研究學會理事長涂銘宏教授
09:10-10:40 主題論壇
藝術做為介入政治的方法 / A102教室
主持人:
李育霖(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人社中心主任)
主講:
高俊宏(視覺藝術家)
許芳慈(獨立學者/策展人、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科學所亞洲文化研究課程博士候選人)
10:40-10:50 茶敘
10:50-12:00 場次A
【A1】跨國人文研究與社會實踐 / A103教室
主持人:陳淑卿(中興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文學院院長)
發表人:朱惠足(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)
核災之「後」:文學想像與反核實踐
發表人:陳國偉(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人社中心發展組組長
誰的倫理?:次文化的生態思考策略
回應人:涂銘宏(淡江大學英文系副教授)
【A2】跨界、移動與族裔想像 / A102教室
主持人:汪俊彥(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)
發表人:戴瑜慧(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系助理教授)
太陽花與雨傘運動中的媒體因素:中共文化走出去政策與港臺社會運動的發展
發表人:董顯亮(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研究助理)
香港(研究)做為方法:論香港的「疾病敘事」——以感冒、流行性感冒、沙士為例
回應人:劉昌德(政大新聞系教授)
【A3】視覺、影像、與文化研究 / A101教室
主持人:林克明(聯合大學臺灣語文與傳播系副教授)
發表人:王孝勇(靜宜大學大傳系副教授)
古典語藝的視覺性溯源及其性別政治意涵
回應人:陳慧蓉(文化大學新聞系副教授兼系主任)
﹍﹍﹍﹍﹍﹍
發表人:孫松榮(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與影像美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)
投影於歷史未竟之處的間隔:論陳界仁及《殘響世界》從內在感受到後延的影像思想
回應人:黃建宏(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副教授)
12:00-13:00 午餐
13:00-15:00 場次B
【B1】華語語系電影的邊緣性再探:性/別、空間、家/國 / A103教室
主持人:王君琦(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)
發表人:倪子荃(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學系博士候選人)
孤堡,鬼宅,俠女:《俠女》(1970)中的文化身份認同與女性主體
回應人:李佩然(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教授)
﹍﹍﹍﹍﹍﹍
發表人:王萬睿(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臺灣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)
「日本製造」的台灣(新)電影:跨國藝術電影生產與華語語系概念的反思
發表人:翁筠婷(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博士候選人)
反華語語系女同志的誘惑:酷兒華語語系(電影)研究的邊緣聯盟反思
回應人:蔡華臻(陽明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)
【B2】主體再現與展示的文化空間政治 / A102教室
主持人:葉秀燕(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)
發表人:吳介祥(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副教授)
藝術介入記憶文化
回應人:顏名宏(台中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設計與營運學系副教授)
﹍﹍﹍﹍﹍﹍
發表人:林正尉(世新大學四方報專案經理)
從媒體到社造 參與、再現與識異:論2015年《四方報》的社造實踐方法
回應人:鄭邦彥(國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副研究員)
﹍﹍﹍﹍﹍﹍
發表人:殷寶寧(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副教授)
建築文化遺產與博物館展示的空間政治
回應人:蔡沛霖(國立台灣文學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)
﹍﹍﹍﹍﹍﹍
發表人:彭康家(朱銘美術館教育推廣部 專員)
David Hockney六O到七O年代初期作品中的男同志再現
回應人:王咏琳(藝評與策展人)
【B3】文化翻譯政治 / A101教室
主持人:戴伯芬(輔大社會系教授兼系主任)
發表人:王志弘(臺灣大學城鄉所教授)
傅柯Heterotopia的翻譯政治
發表人:黃金盛(紐約新學院大學社會學博士)
跨語境的翻譯文化研究批判
回應人:李根芳(臺灣師範大學翻譯所教授)
15:00-15:15 茶敘
15:15-16:45 場次C
【C1】華語語系的方法與跨境視野 / A103教室
主持人:紀大偉(政治大學台文所助理教授)
發表人:陳筱筠(成功大學臺文所博士)
中華性的難題:從也斯的香港位置思考華語語系文學
發表人:沈曼菱(中興大學中文所博士)
跨境、移動與記憶:從中國詩人北島、貝嶺談華語語系文學
發表人:詹閔旭(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)
華語語系文學裡的小文學:馬華文學的台灣境遇
回應人:蔣淑貞(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學系教授)
【C2】圓桌論壇:跨界的文化研究教學現場: 香港的案例分享 / A102教室
主持人:黃宗儀(香港中文大學文化與宗教研究系教授/臺灣大學地理系教授)
發言人:胡嘉明(香港中文大學文化與宗教研究系教授)
旅遊的教與學:立足本土香港社會
發言人:李佩然(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教授)
從文化研究到文化產業管理的教與學
發言人:黃宗儀(香港中文大學文化與宗教研究系教授/臺灣大學地理系教授)
空間的文化研究教學:(後)雨傘運動的教學現場觀察
【C3】國家機器與文化治理 / A101教室
主持人:何東洪(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)
發表人:黃淑俐(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博士學位候選人、
臺南應用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兼任講師)
一則被傳誦的社區發展神話—由縉紳化(gentrification)現象的擴散
論述聚落地方性的消逝
回應人:黃國超(靜宜大學台文系助理教授)
﹍﹍﹍﹍﹍﹍
發表人:蔣雅君(中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)
從國家文化保存盒到前衛館中館的時、空雙重解構:國立臺灣美館之文化空間思路與實踐
回應人:殷寶寧(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副教授)
﹍﹍﹍﹍﹍﹍
發表人:黃雅鴻(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後研究員)
高明智(臺東縣卡地布文化發展協會總幹事)
番/翻譯:Katratripulr 部落的「捍衛祖靈反遷葬行動」
回應人:黃丞儀 (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)
16:45-17:00 茶敘
17:00-18:15 場次D
【D1】圓桌論壇:紀錄片與社會實踐 / A102教室
主持人:邱貴芬(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)
主講人:
李道明(臺北藝術大學電影系教授賀照緹 紀錄片導演/製片)
賀照緹(紀錄片導演/製片)